Saturday, April 14, 2007

冷硬派巨槌






書名:藍槌子 The Blue Hammer
作者:羅斯.麥唐諾
譯者:林淑琴
出版社:臉譜
出版日期:2006 年 10 月 28 日
語言別:繁體中文

我不曉得是不是很多人會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,但是我自己每
次逛書店看到這本書,老早就想一探究竟…想看看這題不對文的
小說是在搞什麼回事。

羅斯.麥唐諾被稱為冷硬派推理小說的承先啟後之人,繼冷硬派
始祖漢密特以及錢德勒之後,首推的當然就是羅斯.麥唐諾。
到底什麼是冷硬派hard-boiled?引用本書導讀部分所寫的:
”所謂hard-boiled最原始、不加修飾的第一感意象,還保留著具
體實物,比意圖進一步詮釋它的每一個抽象詞彙有感覺多了;boil
是烹煮,hard-boiled大概就是燒久了、煮老了,因而肉汁已經流
乾,形成硬塊,裹一層厚皮,帶著點焦味而且咬不動它,這樣子
來形容某一組小說或其角色造型或個性,以及行為或心理思想是
相當傳神的。”那麼簡單來說到底冷硬派小說是什麼?我也無法具
體的說給你聽,但在這邊我就自己閱讀後的感受來做詮釋也許你
會比較了解。

藍槌子的故事發生在加州南部。主角偵探陸.亞傑受雇於一對當
地相當有錢有勢、執掌當地礦業的夫妻,尋找一幅失蹤的名畫。
畫作據說出自當地小有名氣的天才畫家李察.錢崔之手;但25年
前,李察.錢崔在自己家中憑空消失。亞傑循著畫中這名模特兒
的線索往下追時不斷發現,在這個畫家、交易商、收藏者關係錯
綜複雜的圈子裡,隱藏著一樁多年來未見天日的命案以及一段複
雜的家族愛恨糾葛。

故事從亞傑拜訪貝梅爾夫婦開始,受雇尋找一幅失竊的畫作。搜
尋沒多久就有一名畫商在夜裡被謀殺於橄欖樹下、而接下來又有
另一收藏家被溺死於海中。亞傑發現事情越來愈不單純。一開始
看的時候有點閱讀不下去,怎麼說呢…也許是冷硬派文體的區別
吧,在這部作品裡面並沒有太多花腔,他沒有放入什麼氣度浩闊
、萬馬奔騰的場景描寫,沒有放入血脈噴張、驚動萬世的動作描
寫,也沒有刻意加上多餘的懸疑贅述語言,我覺得小說所呈現的
是一個類似電影腳本的方式,一個動作、一個場景、互相對話;
整部小說以亞傑─”我”為第一人稱來進行,但是他又寫的相當
客觀,彷彿是旁白在敘述故事這樣。

你會覺得很怪,亞傑自己在講話或思考及動作,但是內容看起來
就像一個旁觀者在講故事,乍看之下似乎感受不到亞傑的任何情
緒,這是這部小說最特別的地方。例如在很多時候,亞傑會在對
方嘲諷的對話後浮現”我真想一拳輝過去”的心態描述,但是你
卻感受不到亞傑到底有多不爽,很奇妙的看久了會發現~這部小
說因而形成某方面奇怪的幽默之處。
由於故事完全採第一人稱,因此案情都是對話而來~劇情的推展
就變成較為難以直接理解關係圖,不像其他推理小說那樣可以在
一邊看的同時勾勒出整個案情的來龍去脈,因此在每一次看到個
段落休息的時候,我都要耗費一些頭腦去想一下”現在到底是什
麼情況”。缺點是有些部份對話可能要看好幾次,否則有點難理
解誰在說的是誰(也許是我自己太笨XD?),優點反而是這種作品
你可以反覆思考,不至於看過就算了。

1976年出版的藍槌子其實是羅斯.麥唐諾的最後一部小說。
在偵探陸.亞傑系列裡面,多描寫當時社會現象與人性的悲哀。
在這部作品中,每個人物因為不同的原因,從亞利桑那州遷移到
加州落戶。有人追求年輕時夢幻愛情、有人為了逃避法律責任、
有的人為了過更好的生活、而有的人則為了重拾家庭的親情。無
論如何,在這部作品裡每個人藏了扭曲陰暗的故事,展現了各種
社會問題,官僚、貪婪、色慾、家庭破碎、吸毒、父母對子女成
長的影響…等等。因此故事閱讀起來平鋪寫實,不會覺得過份花
俏。

羅斯.麥唐諾(Ross MacDonald,1915 ~ 1983)
1915年12月13日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市郊,本名肯尼斯.米勒,
妻子瑪格麗特.米勒同為推理小說作家,而且還是因為妻子的啟
發而執筆創作,成為文壇佳話。曾任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席,並
榮獲英國推理作家協會頒的銀匕首獎,及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終
身大師獎。1983年病逝。藍槌子是在台翻譯出版的第一本,接下
來也將會陸續出版亞傑系列其他作品,叫人非常期待!

3 comments:

Sam~musicolor ! said...

介紹的很棒,雖然說我一定不會去看這本書(可能還不到那個階段所以看了也可能會睡著)
末代皇帝看了嗎??改寫一下當影評喔^^

【小郭】 said...

阿呀~說到這個,上次就是看到一半太累睡著...不小心就沒看完XD。不過配樂實在是經典..比起影像我反而更欣賞末代的配樂說~

Sam~musicolor ! said...

是阿!!阪本龍一真是太屌了,他還有客串,只是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麼大家英文也太好了吧.........!!